郭德綱育兒有一套,郭麒麟被誇沒染壞毛病
2019-11-18
作為郭德綱的兒子,郭麒麟一直被各種光環包圍著,“星二代”、“富二代”這些標簽一直跟隨他至今,這對他來說是無奈的。
正是因為有父親這樣高大的形象在,有這樣優秀的成績在,郭麒麟本人的鋒芒常常被掩蓋,甚至被很多人等著看笑話,等著看他如何給郭德綱丟臉。
如今看來抱著不純心態的人該失望了,因為23歲的郭麒麟不僅沒有給父親闖禍,還給老爺子長臉了。
“有星二代的命,卻沒星二代的病”這句話用在郭麒麟的身上一點也不為過。不驕不躁沉穩大氣,身上有種超過本身年紀的成熟,就連導演也忍不住誇讚他很幹淨,沒有沾染上什麽壞毛病。
是的,在娛樂圈“坑爹”的星二代數不勝數,但郭麒麟卻是個例外,幹淨又努力!當然,他能有如今的好品質與自製力,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他的父親郭德綱。
甭看郭德綱在台上說相聲或主持時,總是說著一些不著調的段子,但私下的他像換了一個人,尤其在充當父親這個角色時,他更是嚴肅認真,對於育兒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實踐後也特別成功。
克服孩子的懶惰
郭麒麟小時候並不是聽話的主,骨子裏就有一種叛逆,喜歡自由不喜歡被安排。隻要跟郭德綱講話,他總喜歡梗著脖子臉朝上,一副愛誰誰的態度。
在被爸爸安排背貫口時,想偷懶的他死活不願意,為了治他這個懶惰與叛逆的性格,郭德綱沒有大發雷霆,而是告訴他已經將演出安排好了,七天之後就要直播演出。
不得不說郭德綱這“先斬後奏”是治兒子的好方法,演出是必須要上的,那到時候在台上成功與否就要看郭麒麟自己的努力。為了不丟人他就算再懶也得背,並且要滾瓜爛熟。
郭德綱將出路都堵死了,被“圍起來”的郭麒麟不得不克服自己的懶惰,努不努力也不用老爸耳提麵命,他自己就會自覺起來。所以郭德綱還是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久而久之郭麒麟的自覺性就養成了。
將孩子罵夠,外人就不會再罵
“郭麒麟的童年,可以用悲慘來形容!”這是郭德綱曾在節目中說過的話。
因為他是親兒子,所以會被格外的“關照”,從小被罵最多的就是他,總是“開刀”的也是他,年紀最小卻受罪最多,所以星二代郭麒麟的小時候更多的是磨難。
世上沒有不疼孩子的爹,郭德綱之所以如此“關照”他,就是因為不想讓兒子到社會上被別人罵,自己在家把他罵夠了,將他的三觀樹立了,那麽別人也就沒有地方可以挑刺。要知道在外麵可沒有“親爹”,沒有人會無緣不顧對你好。
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麽郭麒麟一直都有好口碑的原因,他身上的刺都被家長拔幹淨了,外人怎麽挑?
沒有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一說
育兒是一門學問,育兒的方法也多種多樣,這其中不乏秉承著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這一方法的父母,但這個理念在郭德綱那是從來不用的,為什麽?因為他覺得沒用。
體罰孩子隻是一時的氣憤,一次兩次可以起到震懾作用,但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知道挨一頓打就沒事了,那麽潛意識中就不會覺得挨打是一件值得可怕的事情,更不會覺得犯錯是不可饒恕的,所以下次還會犯同樣的錯誤。
郭德綱深知這一點,所以他從來不體罰孩子,而是用了一種比體罰還要可怕的方法來對付郭麒麟。
每當郭麒麟犯錯,郭德綱不會動手打,而是給他講道理。在這講道理期間讓孩子能感受到巴掌即將來臨但還沒有來的滋味,這種知道要來臨,但遲遲不來的煎熬比打在身上還要痛苦,因為心中總是提著一口氣,那種害怕感比挨打要重得多。
就像是宣判一個人死刑一樣,告訴他活在世上還有幾個小時的時間,這幾個小時之內他的內心一定是煎熬與害怕的,這遠比直接給他一槍要痛苦得多。往往內心的恐懼比身體上的疼痛要難以承受。
抓住這個心理的郭德綱,不管是教育兒子,還是教育徒弟們,都十分得心應手。用郭麒麟的話來說,小時候隻要看到家長瞪眼自己就會嚇哭,可見郭德綱的教育有多成功。
家風要樹立
郭德綱在外段子不離口,但在家尤其在自己父親麵前,他卻畢恭畢敬肅然起敬,且從不敢在父親麵前蹺二郎腿,不敢說一個髒字,甚至說話都用尊稱。
這就是他們家的家風,十分嚴格,這也導致郭麒麟變得小心謹慎,與父親在一起都心生敬畏,不敢亂說話。這也讓他養成一個尊敬人的好習慣,嘴中的尊稱一直不斷,招人喜歡。
所以家風很重要,這也就是為什麽會有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的說法,如果父輩都沒有做出一個好的榜樣,怎麽求孩子學好?
就像那位誇郭麒麟的導演說的那樣,郭麒麟很幹淨身上沒有壞毛病,其實這不僅在誇郭麒麟,更是在誇郭德綱。同樣的,如果罵一個人沒有教養其實罵的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個家庭上上下下。所以郭德綱在育兒方麵有一套方法,能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兒子,就是他的成功之處。
發表評論